英国“现代学徒制”启迪中国职教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6-11浏览次数:15523

▲背景:

  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会议在津召开

  2011126日至7日,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会议在天津举行。此次会议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互惠共赢”为主题,旨在执行和落实20117月教育部与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签署的《中英职业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期加快推动建立“中英现代职业教育合作对话机制”,在若干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国际合作。

  会议探讨了双方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方案,中英校企之间、校校之间的多元合作模式以及职教课程标准合作研发机制等。

  会议由教育部与英国继续教育、技能和终身教育部联合主办,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天津市教委共同承办。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和英国继续教育、技能和终身教育副部长、国会议员约翰·海耶兹(JohnHayes)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来自英国的20位职业与技能教育专家和中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和职业学校代表90多人参加了会议。

   (张宁锐)

  陆虎案例:以中国“学徒”支撑企业成长

  因为中国明年可能跃升为捷豹陆虎汽车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在日前召开的“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会议”上,捷豹陆虎学院青年培训体系部经理艾德里安·伯奇用足了他的发言时间来阐述一个观点:与中国的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捷豹陆虎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该企业当前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上述会议云集了国内几十所中高职重点院校的负责人,这让艾德里安·伯奇的发言有了很契合的听众对象。

  据介绍,捷豹陆虎从今年到20165年间,所需技术人员将增加5000多人,而因此需要的学徒数量要从200人增加到1600多人。所以他们非常希望能加强与中国中高职院校的合作,“通过分享捷豹路虎的技术与学员管理系统,来支持捷豹路虎在中国的增长计划。”捷豹陆虎将向不同的院校提供统一的具有国际认可资质的课程,并联合院校共同开展面向学徒制学员的一至四级的专业技能培训。

  寻找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契机,也是国内很多职业院校负责人参加本次对话会议的一个目的。捷豹路虎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合设立的首个校企合作项目——卓越培训项目已在此次会议上正式启动。“这个项目将致力于为中国汽车产业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系统化教育平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王海平说。

  其实,早在2005年,捷豹陆虎就规划将英国学徒资格框架与中国职业学校的课程相结合。今年,他们在北京、上海及西安的中高职院校合作开设了国家资格证书课程,其中就包括捷豹陆虎的相应课程内容。

  英国经验:

  政府财政数亿英镑支持学徒制

  捷豹陆虎联合中国中高职院校开展的学徒制培养,在英国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培训形式。1993年,英国政府就开始实施学徒制;20094月,英国成立了国家学徒制服务中心;20104月至今年3月间,共有25.7万成人学徒开始接受学徒制培训,学徒数量的增长超过了预定目标的一倍多。

  目前,英国正从政府层面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英国商务创新与技能部发表的《技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表示:现代学徒制将作为英国技能教育发展规划的核心进行建设。现代学徒制的体系可以有效地将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人才培养投资、政府的公共资金辅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最大化地发挥对于个人、社会、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作用。

  20142015年度,英国政府预计将接受现代学徒制的成人项目拓展规模达7.5万人;未来英国政府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目标是超过20万人/年的参与规模。为了达到该目标,英国政府预计将在该审计年度内投入超过2.5亿英镑的财政支持。在20112012财政年度以及20122013财年该政府财政投资规模预计分别为6.05亿英镑与6.48亿英镑。

  英国国家学徒制服务中心首席运营官大卫·魏介绍,在英国,学徒是接受正规系统培训的正式的企业雇员;学徒一般每周去培训方(学院或商业公司)学习1天,所以每周正常工作4天左右;学徒的课程有可能是为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设计的,也有可能是为成熟的工人提高技能而设计。

  大卫·魏所在机构的使命,就是面向全社会服务,并全面监管学徒制项目的发展和质量,为愿意加入学徒制的企业提供支持。目前,已有3万家企业接受他们的服务和管理。

  学徒制在英国的企业很受欢迎,大卫·魏认为主要是因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学员获得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提供真实直观的环境,而且因为企业最清楚他们现在和将来需要的劳动力该具备哪些技能,以致这样的培训将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基层探索:

  破解制度障碍或可从自主招生着手

  现代学徒制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是本次会议中英方代表的讲述,足以撩动中国探索者的心弦。

  “我们已经在尝试了。”广东省政协常委、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鹏飞分享,“现在有一部分成人学员的培养模式类似学徒制,我们以‘厂中校’的形式,为企业培养骨干技术人才。”赵鹏飞认为,学徒制的关键是“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即学徒首先是企业的员工,同时是职业院校的学员,但如何实现“双重身份”面临制度障碍。而广东省允许职业院校有一部分自主招生的名额,“如果我们能调整政策,将自主招生的对象面向具备相应技能标准和学历条件的企业员工,可能是突破现代学徒制的制度障碍的一有效途径。”

  赵鹏飞认为,订单培养、冠名班、校中厂都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探索,但是这些探索都不能为学员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而现代学徒制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刘育锋在关于中英现代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中介绍,英国政府在学徒制培训中每投资1英镑,可以产生约40英镑经济效益。目前,中英合作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将在不同地区遴选合作学校,并由中英双方政府提供支持,试点成果将向全国推广。而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此领域已有探索的院校,则可能被项目惠及。

  问题反思:

  “学徒”概念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则对此表示担忧:学徒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有特定的指向,这个群体的社会身份相对低层次,如果用这个概念,可能对原本就欠缺吸引力的职业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可能需要概念的创新;另一方面,国外学徒制的核心理念和模式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否则可能水土不服。”

  也有很多与会代表认为,如何提升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都是个挑战。

  广州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则主动与企业联系,为企业提供包括员工培训课程在内的“服务包”,该校校长刘建平认为,企业的价值选择非常务实,无论学徒制,还是其他形式的校企合作,他们如果认可职业院校提供的回报,合作就不会有障碍。“提高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才是关键所在。”刘建平认为。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网

 

 

 

 

版权所有©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闽ICP备150097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