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200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发布时间:2008-04-17浏览次数:21368

关于制定2007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各系部: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学院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系部做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充分吸收高等教育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进一步贯彻工学结合的改革思想,注重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科学优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使人才培养质量有新的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要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订培养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方面,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能适应现代化程度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岗位。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使学历教学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

()贯彻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思想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的基本途径,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行业、社会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中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积极推行定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计划的制订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各专业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展示和发挥其特长的环境和条件。要适度减少必修课比重,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各专业应从学院和本专业的实际状况出发,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培养计划,或在执行同一培养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

1、专业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学制及招生对象;

4、主干课程;

5、主要实践环节;

6、课程结构比例;

7、教学总体安排;

8、毕业生合格标准;

9、教学进程表;

10、必要的说明。

四、关于教学计划的论证方法和完成时间

各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由各系主任统一组织进行,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审查通过后,并报教务处,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后执行。在521日前完成。

五、几点意见

培养计划的制订、修订和执行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立法和执法活动之一,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总体要求

1、  学制分类:本次制定培养计划分2年学制、3年学制。

2、总学时安排:

    三年制专业总学时数(包括选修课)应控制在200-3000学时之间,其中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以保证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40%。两年制专业总学时数(包括选修课)应控制在1600-1900学时之间,其中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1001200学时为宜。

    3、周课时安排:

    第一学年学期课程安排周学时不宜超过26学时,第二学年不宜超过24学时,第三学年及以后不宜超过22学时(不包括选修课)。集中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一般以周为单位安排,每周以28学时计算。

    4、每学期考试安排2周(期中考试3天,期末考试7天)。

    5、寒暑假安排:每学年寒假一般安排4周,暑假一般安排8周,部分实践教学和课外教育内容可安排在假期内进行。

6、为合理配置教师、计算机房、实习实训场所等教学资源,建议: (1) 各专业第一学期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 工商管理系各专业可在第2学期开设。 (2)电工工艺实训、电子工艺实训、钳工工艺实训、金工实训可按专业大类不同交叉错开安排在不同学期,具体由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所承担的系和实训中心协商确定。

()课程设置要求

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上机、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整个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理论教学由四大模块组成,即:第一模块为公共必修课,全校打通;第二模块为职业基础必修课,按专业大类打通;第三模块为职业技术必修课,按专业方向设置;第四模块为选修课。

1、理论教学部分

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选修课分职业技术方向限选课、职业技术方向任选课、素质拓展选修课(跨系选修课)。

(1)  必修课  必修课是指为达到业务培养目标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公共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是指全校所有专业都必修的、学时统一的课程。要求安排学制全校打通,按统一要求教学,各专业需要开设的其它课程按专业要求设置。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包括两课、基础英语、应用数学(财经、管理类开设经济数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a两课课程设置

两课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05方案和闽委教[2005]67号文件要求进行安排。两课开设课程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共2门,安排在前2个学期内开设。两课每门课程除理论讲授外,都应有一定比例的课外教学和实践活动。两课教学应围绕提高教学效果,着力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可采取讨论会、报告会、辩论会、音像教学、知识竞赛、写论文、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以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

b、形势与政策教育:由学工处安排,计1学分。

c、入学教育与军训:入学教育安排在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报到后,新生军训两周,2学分。军事理论课第一学期开出,1学分,18学时。

d、就业指导:在第五学期开出,1学分(化工系、机械系在第四学期开出)。

e、英语课:英语在第一、二、三学期开出,共12学分,180学时。专业英语在第四学期开出。

f、高等数学:在第一、二学期开出,8学分,120学时。理工类专业开设应用数学;财经、管理类开设经济数学,针对不同的专业其教学内容可有所不同。

g、体育课:在第一、二学年开出基础体育,8学分,144学时。

h、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第一学期开出, 5学分,84学时。工商管理系各专业可在第2学期开设。

职业基础必修课

指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基础课程。同一专业大类内的各专业,按专业大类设置职业基础必修课,不能组成专业类群的专业,单独设置职业基础必修课。

职业技术必修课

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所必需的课程。职业技术必修课既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对原有专业课进行重组优化,删去课程之间重复及陈旧的内容,吸纳本职业最新技术应用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精炼优化。      

(2)  选修课

选修课是指学生在掌握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术知识以后,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职业面,学习专业前沿与专业交叉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和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课程。

    选修课分职业技术方向限选课、职业技术方向任选课、素质拓展选修课(跨系选修课)。素质拓展选修课由学院统一确定,职业技术方向限选课、职业技术方向任选课由各系确定。

素质拓展选修课采用学生网上申请,按报名人数编班组织教学,具体教学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上课时间一般为晚上或双休日。职业技术选修课采用班级申请,按班级组织教学,具体教学由系部安排,报教务处备案。上课时根据班级课表情况可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也可在晚上与双休日。

职业技术选修课

职业技术选修课列入专业培养计划,在保证专业培养基本规格的前提下,可根据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包含若干门课程),学生可根据择业方向和个人兴趣选定一个专业方向课程组,或者在若干专业方向课程组中选学若干课程,也可跨专业选读,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素质拓展选修课

为满足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的需要,学校组织开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艺术美育等几大类别素质拓展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鼓励学生选修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课程。各系()每学期都要面向全院开设任选课2门以上。

学生选课要求

全校性素质拓展选修课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6学分(全校性素质拓展选修课一览表见附件二), 职业技术选修课学分各系确定,建议为10学分。

2、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劳动系列(公益劳动和专业劳动)、实习系列(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论文系列(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或设计)、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部分。顶岗实习时间(同时进行毕业设计)24周,顶岗实习20学分,毕业设计4学分,要加强并严格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所有实践教学均不得免修。在实践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原则上,实验学时≥28课时的单独设课,小于28学时的实验并入理论课中并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

各系部、学生工作部门应积极妥善地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参加各项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须经学院核准有组织的进行。

()课外教育计划

课外教育计划是我院专业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途径,有关责任部门应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均需按要求参加。

附件:1、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培养计划的基本框架与格式要求

          2、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全校性素质拓展选修课一览表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00七年三月十日
版权所有©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闽ICP备15009711号